
关于新股高价发行的讨论热度不减,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机构询价制度导致高价发行,高到什么程度?基本上是行业平均市盈率5—8倍,上市即巅峰。下面列举一家上市公司来深入分析:
如此高定价什么人买,为什么要买,当然是为了“钱”,存在即合理,中间有猫腻,抽丝剥茧揭开其中奥秘,我们来看看当时这家公司发行时的股本结构。
流通股不到1900万,典型的小盘股,加上行业概念属于锂电池材料生产,在去年是热门,适合炒作。其中限售股有6400万股,什么时候解禁。
上市一年后有4500万股解禁,这些解禁股从上市发行价近300元一路跌到50多元,可谓空欢喜一场,二级市场参与者都亏钱,那么谁把钱赚走了,首先得利的是上市公司,高价发行超额融资,乐得其所。其次是高位卖出股票做空的机构,5、6倍的利润空间,一路赚钱,赚的是盆满钵满。第三是提供券源的限售股。
限售股有了转融通这个开关,相当于把4500万限售股放进1900万流通盘中,砸起盘来,那是相当壮观。这还不够,再配合业绩变脸,上市不到半年业绩大幅亏损。
上市前年利润还有9亿,上市后半年巨亏8亿,也不知道这家公司是怎么做生意的,缺钱的时候还能赚钱,上市圈了这么多钱,还是超额融资得到的大量资金,按说应该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,居然不到半年就大幅亏损,难以理解。
这样的新股不是个案,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盈利模式: 机构询价——高定价发行——转融通借出股票——机构砸盘做空——业绩变脸——价格回归到合理位置,完美,如此精良的设计,想不赚钱都难。
